青岛广电·爱青岛5月26日讯 假睫毛,是风靡世界的美妆用品,每年消耗量近2亿副。然而您知道吗,这些款式、长度、花色各不相同的“大眼神器”,70%都产自山东的农业县级市--平度。推动贸易创新发展、加快建设贸易强国,是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如今,平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美妆睫毛生产地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,他们又如何扩容提质?为全国美睫产业、为全世界爱美人士,提供更多的平度经验、平度模式呢?
(资料图)
5月12日,2023第27届CBE中国美容博览会,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(浦东)开幕,来自全球40个国家及地区的3200多家美妆企业、10000多个全球美妆品牌汇聚于此,涵盖了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推广服务等美业全产业链。其中,平度市组织了200多家美妆睫毛企业惊艳亮相,并成功举办“中国美妆用品(睫毛)产业之都·平度”新闻发布会,在本次展会上获得最高的曝光度,让全球美妆产业重新认识了“平度”、“睫毛”。
从今年3月在平度举办的中国美睫产业电商生态大会,到5月份的“中国美妆用品(睫毛)产业之都·平度”新闻发布会,平度让人刮目相看。成功宣传了“好睫毛-平度造”的城市名片,以及“中国睫毛之都·平度”的区域品牌概念,得到众多电商大咖认可,还吸引了资本注入。
正在平度建设的青岛美妆在线新经济产业园,其“掌舵人”是来自温州的浙商韩松明。
早在10年前,有着敏锐投资意识的韩松明就开始关注睫毛市场。多次考察后,他选择了平度。
作为年产值百亿、平度经济支柱之一的睫毛产业,其实是从一个个家庭作坊发展而来。记者在大泽山、同和等多个街道的规模企业采访时发现,他们大都因亲属带、邻居找、外贸销的“能人+机会”模式入行,睫毛自身特点与生产基地特点的契合,也决定了其“落户”平度的必然。
最初的睫毛加工,款式、材质单一,制作工艺简单,用途也很明确。以家庭为单位,一张桌子、几个人,就能完成。
经过多年试水,心思活络的人开始招工、建厂、办企业。上世纪90年代专业模具的出现,让睫毛生产能力提升50-100倍。出货量大,盈利空间增加,使得从业人数、产量剧增。单纯依靠此前的销售渠道,只会“消化不良”,如何拓宽销路,成了一道“必答题”。
腿脚勤快、价格公道、信誉良好,市场逐渐打开,也有了回头客。企业开始考虑长远发展,一方面扩大自建厂房规模、寻找稳定的代工点;另一方面,研发新材料、新款式。如今的睫毛,已经从两三种发展到对毛、密排、朵毛三大类型;又因材质、款式、长短、卷曲度、颜色等不同,形成适合婚礼、晚宴、聚会等各场景,上千个品种。
部分“敢于吃螃蟹”的企业,早早试水电商,月销量万副以上的本土企业越来越多。每天还有成百上千箱“平度造”假睫毛漂洋过海,成为日韩、欧美市场的抢手货。然而,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,却让众多企业一夜跌入谷底。
假睫毛从半成品到成品,要经过切割、卷毛、定型等多道工序。面对疫情,国际市场基本停滞,企业开始转战国内市场,质量过硬成了大家的共识。
2023年,疫情稳定,市场复苏,小睫毛又迎来了国际大市场。一年生产1.2亿副对毛、133万盒嫁接睫毛,卖出的产品能绕青岛市5圈。数据可观,但技术门槛不高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潜在问题不容忽视。原材料与半成品,多在东三省、内蒙等地,高利润的销售环节。掌控在深圳、上海、义乌等品牌方手里。说白了,本地企业多数赚的就是“苦力钱”。而且,与部分周边国家相比,劳动力红利也在下降。如何破题,成为政府和企业共同面临的困境。
外贸进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。过去5年,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.6%,突破40万亿元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小睫毛想继续“翘”动大市场,必须深入转变发展方式,以智能化和规模化推动高质量发展。于是,投资30亿元、占地308亩的青岛美妆在线新经济产业园应运而生,就是要着力打造平度世界睫毛产销中心全产业链,进一步擦亮区域金字招牌。
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,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挥着积极作用。以美妆在线新经济产业园,作为提质升级的重要平台,平度市将推动睫毛特色产业向“支柱产业”转变;同时用好新政策、激发新潜能,依托产业园建设完善周边配套设施,形成产业、商贸、生活、人才、教育等于一体的平度西部产城融合中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