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高 维
如果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,那么产业振兴的内生动力又源于何处?一方水土“富养”一方人,这是一道值得思考的发展命题。
通过近距离观察浙江湖州和嘉兴的几条村庄,一条美丽经济的价值脉络逐渐清晰:它始于生态,但不止于生态,而是延伸到更多领域、更高层次,不断生发新的想象空间。
(资料图片)
青峰环抱、翠竹成海、游人如织……“两山”理论的发源地——湖州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,俨然是一个让人向往的“诗和远方”。相较城市,乡村在自然景观、在地文化等层面具有比较优势,但美丽经济大有可为,也大有学问:调研过程中,多位受访者提到,“流量”不等于“留量”,如果不能吸引游客“住下来”,延长带动效应,区位优势反而可能沦为劣势。这就需要积极串珠成链,整合多元资源,丰富旅游体验。余村以“大余村”建设为核心,携手周边24个行政村抱团发展,乌村与乌镇东西栅定位互补,不同景点间增强联动,其底层逻辑不难想见:无论产业如何迭代,人气始终关键,这正是美丽经济的“吸引力法则”。
在“两山论”指引下,美丽生态已成为余村的一张“金名片”。
乡村不只有田园牧歌,也能奏起后浪之声。好的风景自带磁场,良好的创业氛围,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“生态”。美只是余村的一个侧面,随着余村去年推出“全球合伙人”计划,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倾斜,越来越多年轻人带着创意云集于此。问及在城市和乡村卖咖啡的区别时,店长张辉回答说:“咖啡店只是一个载体。”携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,他们在这里运营内容孵化IP,新的理念和要素也就随之生根发芽。从美丽资源到美丽经济,再到美丽生活,恰是余村和青年双向奔赴的生动写照。
“民宿,不止于宿。” 类似思路和玩法,在推窗见绿的湖州德清莫干山遥相呼应。音乐人出身的罗志强既是民宿老板,也是莫干山音乐节的筹办人,在他看来,民宿和音乐可以双向赋能、互相引流。正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,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。打破单一产业结构,以环境资本撬动其他资本,有赖注入更多创新动能。数字、文化、电商等新产业逐渐落地,嘉年华、艺术沙龙等时尚元素不断植入……莫干山不只是享誉海内外的民宿高地,更加广阔的蓝海正在徐徐打开。
草蛇灰线,伏脉千里。透过这几个观察样本,20年来,“千万工程”一张蓝图绘到底,乡村产业蓬勃发展,持续迈向纵深,释放多种惠民效应,其深远意义也就不言而喻。
有“颜值”更要有“才华”。乡村是不断更新的有机体,其蝶变之路没有标准答案。但解锁美丽经济的更多可能,无疑要用好优势资源,拥抱现代基因,进而提高自我造血能力。
激荡产业振兴一池“村”水,小乡村有大未来|浙江“千万工程”调研行②
【作者】 高维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