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几何时,街头巷尾的修理摊随处可见。随着城市的发展,人们的生活格局和空间被重塑。道路拓宽了、楼房建密了……但能提供“小修小补”的地方越来越少了。当然,除了空间上的缺失,“小修小补”经营利润微薄、市场空间小,愿意从事“小修小补”的群体也在减员。
(资料图)
那么日常所需的“小修小补”如今在宝山区罗泾镇何处可寻?在萧月路153号罗泾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南侧边门处,就有一块为“小修小补”打造的“专属用地”——“便民服务”市集。
点击观看视频
据悉,罗泾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创新服务载体,开展“便民服务”市集,以党组织“搭台”、红色合伙人“摆摊”、居民群众“赶集”的形式,推动便民服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,形成党群连心、邻里和谐、守望相助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格局。
“王阿姨,你看看,我在网上买的这件衣服,这个颜色、布料我都很喜欢,就是衣服‘腰身’这里太大了,你帮我想想办法改一改!”宝悦家苑居民陈阿姨一边从包里拿出衣服一边焦急地说。
周一上午9点不到,罗泾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南侧边门处早已人头攒动。磨剪刀、修伞、补衣服……前来的居民需求虽然大不相同,但都能在这里寻到自己所需要的“修补”服务。
“新三年,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”,虽说这只是物资短缺年代人们勤俭节约、艰苦朴素的写照,但必要的修补的确是生活刚需,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,一以贯之的勤俭观念,让他们成了“小修小补”的常客。“小修小补”不仅是在修补物件,也是在修补往日回忆。对于腿脚不便或是信息搜索能力较差的老年人来说,“就近原则”就是生活便利的第一要义。
“这里离居民区比较近,大家都愿意来这边找我们修补小物件,出门转个弯就能到,方便实惠,老百姓们都是开开心心地过来,开开心心地回去的。”裁缝王玉云说。
“前期,我们通过线上线下调查问卷、不同年龄层座谈、居民议事会等多种形式对周边居民的需求进行了详细调研,老百姓需要什么便民服务,我们就设立什么摊位。老百姓不用花大钱、耗大时,就近就能享受到贴心服务。”罗泾镇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。
此外,为使“便民服务”市集更贴合群众需求,争取更多群众支持,罗泾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积极整合资源,邀请在罗泾“有名气”的手艺人前来“摆摊”。
“固定时间、固定地点,家里有东西需要修修补补了,来这边找我们就好,如果着急也可以打我们电话,随时可以服务的。”在便民服务的一头有个熟悉的面孔,他便是小皮匠曹和。他用一双灵巧的手,在一件件破旧的老物件上修修补补着,修雨伞、修拉链、磨刀……几乎无所不能,是一个小修小补“多面手”。
除了广受欢迎的缝补、修伞外,“便民服务”市集每周还定期提供理发、清洗眼镜、剪毛球等便民服务,以“固定 流动”的形式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百米”。
下一步,罗泾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将继续立足群众实际需求,进一步拓展“便民服务”市集摊位服务品类,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,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触手可及的便利服务,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体验感和满足感。
陆敏